大白杨墓地考古发现古代墓葬两千余座-新华网
新华网 > 陕西 > 正文
2024 02/ 19 09:57:55
来源:西安日报

大白杨墓地考古发现古代墓葬两千余座

字体:
  

  “千岁单祭尊”印。

  出土的秦汉之际的典型陶器组合。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大白杨墓地为一处大型西汉墓地,以西汉小型墓葬为主涵,葬者当以长安城周边平民为主,其中可能包括玉器工匠和低级官吏,是复原古都长安西汉时期社会图景的重要素材。为研究西汉京师周边平民墓地的时空分布、小型墓葬的发展演变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2月18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工作人员公布了新的考古成果。

  大白杨墓地位于西安市莲湖区红庙坡街道原大白杨村东南,地处汉长安城东南龙首塬高地上,历年来多有汉墓发现。本次发掘区北距汉长安城覆盎门约1.1千米,发掘墓葬2000余座,其中西汉墓超过1700座,分布在约10万平方米的区域内,非常密集。西汉墓以小型墓葬为大宗,多为竖穴墓道洞室墓和斜坡墓道洞室墓;葬具多为木质单棺,葬式以仰身直肢占绝大多数,流行单人葬,有一定数量的两人合葬;出土各类遗物近1万件,多为普通陶器,包括仿铜陶礼器、模型明器和实用器。

  根据墓葬形制和器物特征,这批西汉墓葬的年代大致可分为五个年代阶段:第一阶段是秦汉之际,墓葬形制多采用墓道宽于墓室的竖穴墓道土洞式和竖穴土圹式,陶器组合常见鼎、盒、蒜头壶、缶、罐、甑等;第二阶段是西汉早期,出现墓道与墓室等宽的竖穴墓道洞室墓,仿铜陶礼器组合有较大变化,以施红、白、紫彩的鼎、盒、钫为主,少见蒜头壶,陶房形仓为本阶段新见器类;第三阶段是西汉中期,墓葬形制以墓道与墓室等宽、墓道窄于墓室的竖穴墓道土洞式和斜坡墓道土洞墓为主,除依然流行单人葬外,两人合葬墓开始出现吗,仿铜陶礼器以施红彩为普遍现象,模型陶器以囷、灶为主;第四阶段是西汉晚期,多斜坡墓道洞室墓,墓葬内常见子母砖券顶和砖铺地,仿铜陶礼器流行施墨绿釉,器盖、肩、腹模印浅浮雕图案;第五阶段是新莽时期,墓葬形制出现“复古”迹象,多见竖穴墓道洞室墓,随葬种类多样的新莽钱币,如大泉五十、小泉直一、货泉、货布、大布黄千、次布九百等。

  为什么随着时代变化,墓葬形式在不断变化?考古人员表示:“这是根据墓葬形制和不同的随葬品总结而来,具体的年代细分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比如第五阶段的墓葬出现新莽钱币,这就证明了该墓穴为新莽时期。”

  据介绍,本次发掘还出土了一些与墓主职业或身份相关的随葬器物,如玉料、职印、铜器刻铭等。玉料品质较好,基本都是治玉过程中的边角料,表明墓主可能为玉器作坊的工匠。铜器刻铭和职印仅为个别发现,如“千岁单祭尊”印,“乐工作靳氏”器。考古人员告诉记者,“‘千岁单’是西汉长安城周边的社会组织,祭尊是个官职;‘乐工作靳氏’意思是,乐工是西汉官营的手工作坊,给姓靳的人家做青铜器,能被官营的作坊服务,表明墓主具有一定社会地位,但不会过高。”

  此外,本次发掘区域西北部广泛分布唐代太仓遗迹已被考古工作所证实,以西应为西汉覆盎门外大街,东部进入唐代禁苑范围。(记者 张潇)

【纠错】 【责任编辑:汪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