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创原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全面超额完成-新华网
新华网 > 陕西 > 正文
2024 04/ 25 09:07:30
来源:西安日报

秦创原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全面超额完成

字体:

  4月24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情况。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我省以“三项改革”为点火器,持续放大秦创原建设效能,取得阶段性明显成效: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全面超额完成,全省科创生态更加优化,科创体系更加完善,科创效能更加凸显,创新资源优势转变为高质量发展优势的步伐不断加快。

  科技成果加速转移转化

  着眼破解“不敢转”“不愿转”“缺钱转”,力促“转得更快、转得更好、转得更多、转得更安全”。

  政策护航更加有力。推广实施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技术转移人才职称评定、横向课题结余经费出资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跟进推出“先使用后付费”“先投后股”“技术托管”“以演代评”等“十条措施”,全面激活了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转化通道更加顺畅。发挥“小路演大平台”作用,建立线上线下常态化路演对接机制,举办各类路演活动416场,推介发布项目5839项,累计融资超过40亿元。截至目前,“三项改革”已在全省145家高校、科研院所和医疗卫生机构推广实施,8.5万项职务科技成果实现单列管理,1.8万项成果成功转移转化,科研人员领办创办科技型企业1232家,563名科研人员凭借成果转化贡献晋升了职称。2021年至2023年,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年均增长35.82%,2023年达到4120.99亿元,是2020年的2.34倍;就地转化的技术合同项数和成交额占比,分别比2022年提高了11.1和4.5个百分点。

  科技型企业实现量质双升

  以“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四个工程为牵引,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规上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上市企业。孵化培育体系不断完善。布局64个集转化-孵化-产业化于一体的综合性“三器”平台,建成省级以上孵化载体489个、其中国家级145个,各类载体在孵企业团队近2万家。西北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因创新创业成效明显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

  企业创新能力持续增强。企业自建或与高校院所共建的研发平台超过1000个,省级重点研发计划中企业牵头项目资金占比超过70%。2021年至2023年,省属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了2.57倍,投入强度增长了1.9倍。

  科技型企业群体日益壮大。2023年,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分别达到23940家、16754家、2426家和1408家,分别是2020年的2.96倍、2.66倍、2.05倍和2.43倍;高新技术企业总产值占非能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86%;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达到24家、居西部首位;科创板上市(过会)企业达到15家,居西部第2位。

  持续深化“两链”融合

  创新平台布局加快优化。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新型算力基础设施、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等相继落地,全国(国家)重点实验室总数居全国第6位,布局建设5个陕西实验室,组建77个省级共性技术研发平台、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共性技术供给能力不断提升。

  关键技术攻关加紧突破。编制创新链产业链对接耦合图谱,建立先进技术成果和重大技术需求“两张清单”,部署实施68个“两链”融合重点专项和182个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化项目,攻克关键核心技术363项,解决“卡脖子”难题54项,填补国内空白22项。2023年,全省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10万件,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9.96件、居全国第7位。

  创新驱动效能加速提升。新获批3个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4个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和1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省级以上高新区达到36家,生产总值占全省的比重达到近30%。现代煤化工、太阳能光伏、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等优势产业持续巩固提升,光子、氢能、增材制造等新兴、未来产业形成先发优势。光子产业聚集企业320余家,产值突破300亿元。氢能储能产业初步形成制、储、运、用产业闭环。陕汽“天行健”重卡车联网在线数据规模超过100万辆、国内行业排名第一。

  科创生态持续优化提升

  围绕建平台、促转化、引人才、育企业、聚产业、强服务等方面推出160余项配套政策,形成了上下贯通、整体协同的政策体系。2021年至2023年,全省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速达到10.3%,2023年全省财政科技投入达到2020年的2.38倍。

  科创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搭建“一中心一平台一公司”服务网络,建设科技、人才、资本“三个大市场”,设立秦创原路演中心、人才服务中心、金融服务工作站、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等平台,推进科创服务进高校、进企业、进园区,实现了从“创新主体找资源”到“为创新主体送服务”的转变。

  创新人才加速集聚。实施“三秦英才”引进计划和特殊支持计划,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1035名、创新团队145个,秦创原“三支队伍”总量达到4742个。“校招共用”引才用才模式入选全国人才工作创新最佳案例。科技金融效能持续增强。推出秦创贷、陕科贷等70余款科技信贷产品,落地全国首单技术产权(技术交易)资产证券化项目,成立西北地区首只人才投资基金。截至2023年底,私募基金达到1197只,总规模超过1200亿元。

【纠错】 【责任编辑:汪艳 】